1. 开发背景
根据“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要求,数字产品成为建立新流通手段、拓展新市场可能性、构建安全、可靠、高效的市场环境、激发传统产业活力的重要动力,有利于解决产权侵权风险高、交易信息不透明、过程追溯难、资源利用率低、利用手段匮乏等痛点。
数字藏品基于自身的收藏价值和版权价值,利用区块链加密技术进行唯一标识以确认权益归属,可实现可追溯的非同质数字作品、艺术品和商品。不同于国外NFT产品注重数字作品的资产属性和流通价值,国内区块链数字藏品在参考国外NFT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基础上,坚持合规去金融化产品化,探索我国独特的基于数字资产的区块链数字藏品应用发展路径和新经济模式,更加注重作品本身的价值,锚定其版权价值和收藏价值。每一件数字藏品在区块链上都是唯一的,并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流通,丰富了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充分发挥了区块链技术在商品流通和版权文化传播方面的价值。
2. 市场规模
据统计,2021年我国数码产品规模约1.5亿元,今年整个数码收藏行业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市场预期,预计到2026年整个行业规模将达到150亿,有望实现爆发式增长。
自2021年初阿里巴巴、腾讯等大公司推出数字典藏以来,国内数字典藏平台发展迅猛,国有单位、上市公司纷纷进入数字典藏行业,平台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趋势。
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新增数字藏品公司64家,全国数字藏品公司总数已达227家。但数字藏品发行量大而不精,同质化现象严重。以二级市场为重点进行营销的策略导致投机现象普遍,数字藏品行业监管亟待加强。
同期,全国数字产品平台超过700家,多部署在小程序、网页和手机应用上。其中,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有阿里拍卖、井探、欢合、小度寻鱼、灵犀、原石境等数十家;国资背景的平台有NFT中国、Hi元宇宙、须弥数字藏、海宝数字藏、唯艺艺术等20余家;中央媒体背景的平台有灵境人艺馆、拾藏、新华井藏、原石、宝宝集纯宇宙、人艺科技数字藏、光明艺术精品等7家,中小企业自建的平台有数百家。
经过两年的发展,移动数字收藏相关软件数量由12款增长至58款,并逐渐渗透到文化、娱乐、体育、消费产业、元宇宙等多个领域,软件数量在不断增加,覆盖范围也越来越广。
从各月数字藏发行数量来看,近一年来数字藏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从2022年开始,数字藏每月发行量开始突破百万,其中2022年5月表现最佳,发行量达496.9万,总发行金额近1.5亿元。不过6月,数字藏发行量和总发行量均出现明显下滑。
3. 应用场景
从产品角度来看,目前广泛应用的场景包括收藏品、艺术品、游戏、虚拟世界、应用等,且还在持续拓展。数字收藏品是利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唯一标识来确认权利归属的实物或数字原生物品,因此在具有收藏价值、版权保护、资产稀缺性、独特性的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从行业角度来看,目前涉及的细分行业可分为文化、娱乐、体育、消费品、虚拟世界、教育、科研、金融等行业,主要用于收藏、IP开发、唯一标识等用途,其中文化产业是应用场景最丰富、收藏开发最为丰富的行业。
4. 年度概览
年度活动
(1)国内领先企业纷纷推出数字收藏品交易平台,掀起中国数字收藏品发展的热潮。
(2)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组织制定《NFT平台与产品评估团体标准》。
(3)中央媒体新华社牵头推出我国第一套“新闻数字典藏”。
(4)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牵头发起“数字收藏行业自律发展倡议”。
(五)工业和信息化部天宫数据存储平台上线。
年度应用场景
(一)传统文化可信传播
基于区块链的文博数字藏品,是利用区块链技术通过唯一标识确认权益归属的数字作品、艺术品和商品。生成文博数字产品的本质,是将文博作品的数据信息以区块链数字技术呈现。在实践中,将文博文创产品唯一标识ID和反映具体数字藏品特征信息(如产品属性、描述、访问链接、创作者及创作时间、持有者及流通信息等)的元数据链接,通过NFT技术上链,使其在区块链网络中标注所有者,后续流通可追溯,确保数字作品在发行、购买、收藏、使用全生命周期中的真实性,有效保护发行方的版权和消费者权益。 同时,将文博作品的所有权存储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上,并结合3D渲染等技术增强视觉体验、通过线上渠道限量发行,有效解决了传统文博产品传播渠道单一、交易渠道和受众群体有限、收藏难、版权维护难等痛点。
(2)传统产品升级为服务
在产品方面,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实体产品信息上链,摆脱实体产品保存难、销售渠道有限、展示不便、设计产权不明晰等痛点;通过数字收藏平台将实体产品与数字收藏品绑定,实现数字收藏品与实体产品的相互依存,拓展线上交易渠道。在消费者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参与数字收藏品的铸造发行,实现定制化服务,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在实体产品中植入NFT芯片,消费者可以用手机感应芯片进行真伪鉴别,同时实现接收NFT(数字收藏品)的功能。在创作者方面,创作者在数字收藏平台上创作的数字收藏品拥有独立版权,在享受数字收藏品销售分成的同时,还可享受对应产品的销售分成,让“保护知识产权”不再只是口号。
(3)消费产品的数字通信
数字收藏品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复杂数据进行标记,实现数字商品的可追溯流通、实物资产与数字内容的认证确权,不仅实现了实物资产的数字化表达,也进一步提升了数字商品的收藏和交易价值。
在品牌营销领域,数字典藏的特性与品牌营销所涉及的会议管理、品牌积分、激励制度等深度融合,赋予品牌新的内涵和承载方式:一方面,消费品以数字形式进行销售和转售,将消费者对实物的体验转化为对虚拟内容的体验,品牌营销的创意空间和价值边界将被无限拓展;同时,品牌可以设计数字典藏背后的权益范围,鼓励消费者从原来简单的购买者转变为品牌权益拥有者,为品牌生态建设带来积极影响。
另一方面,数字藏品开辟了拓展IP价值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原有IP进行进一步加工,使其具备一定的收藏价值,便于IP新概念营销的开展,也符合当下Z世代的主流价值观。此外,高价消费品也能通过数字藏品上链流通,保证正品、独一无二,展现品牌的独特价值,在汽车、奢侈品、红酒等大消费行业能发挥突出作用。
(4)艺术品诚信公平交易
利用区块链技术将数字艺术品记录上链,通过节点共享账本追踪其交易路径,生成权属证明,确保其真实性,从而提高篡改成本,降低艺术品被篡改的可能性。为数字文化创意内容的构建、确权、流转全流程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构建可信、透明、有约束力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有助于降低中心化平台的佣金,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内容创作者的地位。通过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和智能合约技术,创作者可以从藏品的后续流通中获得持续的版税收益。数字艺术藏品让交易范围不再局限于少数几家拍卖公司,可以实现多个交易场所的比价,获得更全面的藏品价格对比。
5. 问题与挑战
(1)数字馆藏不够规范;
(2)数字化收藏模式可能带来新的金融风险;
(3)数字收藏可能侵犯消费者的权利,侵犯他人的版权。
6. 发展趋势
(1)数字馆藏规模不断增长;
(2)应进一步加强数字馆藏与文化产业的融合;
(3)消费行业数字收藏快速发展;
(4)数字收藏品进一步助力完善元宇宙虚拟资产流通和交易体系;
(5)数字馆藏应用场景广泛拓展,促进新领域数据元的确认和流通;
(六)市场合规与监管不断完善,数字藏品交易安全性逐步增强
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